发布时间: 2025-04-23 20:55:02 来源:火狐全站app24-羊饲料
发展转基因农业、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是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国家批准国产技术自主开发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扩大种植,正是突破国外技术垄断,把粮食安全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里,打破国外大公司垄断我们转基因农产品市场的有效措施。 在这个当口,反转还要在舆论上继续编造传播谣言,阻止国产转基因技术产业化,跟中央决策对抗,实属无脑喊口号的愚蠢,也成了配合境外敌对势力想要的舆论工具。反转必败,没有好下场!
转基因豆粕减量替代和优质饲草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一、转基因豆粕减量替代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1. 保障国家饲粮安全 • 降低对外依赖: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较高。通过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能够大大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降低外部供应不确定性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 优化饲料结构:豆粕是饲料中的重要蛋白来源,但过度依赖豆粕会增加饲料成本和供应风险。通过减量替代,可以优化饲料配方结构,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2. 提升畜牧产业竞争力 • 降低养殖成本:豆粕价格波动较大,近年来价格大大上涨,增加了养殖成本。通过豆粕减量替代,利用其他替代蛋白饲料原料,能够更好的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 增强产业韧性:减少对单一原料的依赖,能够增强畜牧产业在面对市场波动和供应中断时的韧性,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 保障畜产品供应:豆粕供应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的正常生产。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能够减少供应中断的风险,保障畜产品的稳定供应,维护产业链的稳定。 •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通过豆粕减量替代,可以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协同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4. 推动绿色生态发展 • 减少资源浪费:豆粕减量替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饲料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大豆资源的过度依赖,降低资源浪费。 • 降低环境压力:减少豆粕的使用能够更好的降低饲料生产和养殖过程中的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技术与政策支持 • 技术进步:近年来,我国在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模式、新型蛋白饲料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豆粕减量替代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 政策推动:农业农村部印发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通过提效、开源、调结构等综合措施,推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 二、发展优质饲草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1. 保障牛羊养殖效率 • 提高养殖效率:在牛羊等反刍动物饲养中,充分保障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供应,可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精饲料用量,降低豆粕需求。 • 优化饲草料结构:通过增加优质饲草的供应,调整优化牛羊饲草料结构,能够大大减少对豆粕等精饲料的依赖。 2. 减少饲料粮需求 • 增草节粮:发展优质饲草产业,能轻松实现“以草代料”,减少饲料粮的使用量。例如,1亩全株青贮玉米相当于1.3亩籽粒玉米的土地产出效率,1亩苜蓿的蛋白产出至少相当于2亩大豆。 • 填补需求缺口:当前我国牛羊养殖对优质饲草需求约1.2亿吨,产需缺口有4000万吨。通过发展优质饲草产业,可以有效填补这一缺口。 3. 推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 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的利用耕地、农闲田、盐碱地等土地资源,发展优质饲草种植,能大大的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优质饲草产业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 4. 政策支持 • 政策引导: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印发《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意见》,指导各地加快发展饲草产业,增加优质饲草供应。 • 项目支持:在2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粮改饲项目,支持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等主体收储使用优质饲草。 总结 推进转基因豆粕减量替代和优质饲草发展,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畜牧产业竞争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绿色生态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我国已经在豆粕减量替代和优质饲草发展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未来将继续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当前的政策和技术进展,完全替代转基因豆粕和实现优质饲草对转基因饲料的全面替代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分阶段逐步推进。以下是基于现有政策和数据的分析: 一、转基因豆粕减量替代的进展与目标 1. 短期目标(2025年): • 根据《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到2025年,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将从2022年的14.5%降至13%以下。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豆粕用量将进一步减少,但完全替代仍有很大的差距。 • 预计通过低蛋白日粮技术等措施,可减少豆粕用量680万吨,相当于减少大豆需求870万吨。 2. 中期目标(2030年): • 如果低蛋白日粮技术全面推广,豆粕用量占比有望从2022年的14.5%降至10%左右。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豆粕用量将进一步减少,但仍无法完全替代。 • 通过挖掘现有资源(如杂粕、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还可替代约700万吨豆粕。 3. 长期目标(2030年后): • 完全替代转基因豆粕需要更长时间,取决于替代蛋白资源的开发进度、技术突破以及市场接受度。如果替代蛋白资源的供应能够持续增加,且技术一直在优化,理论上可以在未来10-15年内逐步实现完全替代。